查看原文
其他

内视自己

崔淼 淼思秒行
2024-09-21

前三篇文章,我介绍了如何通过情绪、潜意识和角色化去了解一个人,其实,这些方法也同样适用于我们通过不同的维度内视自己,了解自己。

只有更好的认识自己,才能更好的指引自己与他人相处,才能更好的协调各种资源,实现自己一个又一个小小的目标,实现自己的核心诉求,逐渐成为你“想象中的自己”。

你可能也知道,将“自己知道的自己、自己不知道的自己、他人知道的你、他人不知道的你”这四个部分,利用二维四象限的方法展示,会有一个“自己不知道,别人也不知道的你”,在这个区域内,你是黑核的,是最难认识自己的部分。

但我们可以通过情绪、潜意识和角色化等维度(利用MECE法则你可以找出更多的维度),对自己进行分析:

了解自己产生各种情绪的原因;

梳理自己的角色和资源结构层;

内视自己的核心诉求;

追溯童年,追寻自己的潜意识是如何形成的;

潜意识是如何影响自己的选择和行为的。

本文提到的情绪、角色、资源结构层、能力圈、内核等概念,你可以回顾我之前的文章《待人处事的好方法》《通过情绪深入了解一个人》《去角色化观察事物》

1.理解情绪

我感到愉悦,是如何被满足的?是因为达成了自己设定的短期目标吗?是因为得到了团队的认可?是因为发奖金了?还是……

我感到愤怒,是因为项目进度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,达成目标的风险很大?是因为被领导狠批了一顿?是因为业绩考核方法不公平,拿不到合理的奖金?还是……

找到产生情绪的原因是第一步,之后是理解它,控制它,再利用元认知能力做出判断和选择,并付诸行动。

其实,这一系列的环节,都刻画了我们自己,并通过感官层展现出来,成为“自己”的一部分。

2.梳理资源结构层

每个人在不同的场景下,拥有不同的角色。在每个角色的基础上,均可以梳理出自己相应的资源结构层。这点挺牛的,比如:

我是一名公司职员,工作时,我面对我的同事和客户拥有一个角色。

在家庭关系中,我拥有一个角色。

在社会关系中,我是小区业主,是一个角色;作为学校学生会的一员,是一个角色;作为投资者、股东,是一个角色……

这些维度中,因为角色不同,我所展现出的“感官层”很可能不一样,也会展现出我不同维度的人脉关系。而且通过这些维度,可以很好的标记出我的生活轨迹和范围,由外向内反映出我的边界。

3.反映能力圈

我在多个角色维度下,拥有的资源结构层合集,可以展示我的能力范围,再加上我个人的基础能力,可以反映出我的能力圈。

了解自己的能力圈,就可以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舒适区、学习区和恐慌区。我们可以减少在舒适区的投入,不断在学习区拓展,在恐慌区探索,以提升和扩展自己的能力圈。

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。

4.找到核心诉求

首先,我们得知道自己的核心诉求是什么,但对很多人来说,回答这个问题很难。

儿时的我们,诉求相对比较简单,有好吃的,有好玩的就可以了,我们甚至不需要问自己这个问题。

随着年龄的增长,有人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了,但依然还有很多人不愿意面对它,更别提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了。好一点的,可能还会通过马斯洛的理论内省,但却很难再上一个台阶。

其次,我们确实可以在自己思考的过程中,在与外部交互的过程中,不断内省,逐渐得出属于自己的答案。只有找到了相对清晰的答案,才能指引我们更好的思考和行动。

这是我们了解自己,发展自我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5.童年与潜意识

童年是形成潜意识的关键时期。

童年时,你还没有建立意识和防御去辨别。这时的观念就会直接进入你的潜意识,成为你最内在的感知,你本能情绪的一部分。

我们可以回忆自己的童年,回忆那些印象深刻的事件和时期;

可以问问父母和长辈,看看自己的童年在他们的眼里是什么样子的;

再问问自己儿时的同伴,一同追忆年少时光。

追溯童年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,甚至了解自己的潜意识是如何产生的。潜意识会左右我们的选择,不同的选择将影响我们走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。

6.自律与自我

人长期关注什么,就会认为什么东西更重要。

自我的人长期关注的是自己,所以相对自私;

自律的人长期关注的是外部的边界和规则,所以这类人有克己奉公的精神。

这两者,都会催生非常优秀、非常成功的人。比如乔布斯就是非常自我的人,这种性格人的往往会成为优秀的产品经理。每个成大事的人,都需要想办法接纳与自己完全相反的那种人。但在这之前,我们要先了解自己是属于自律的,还是自我的。

梁宁老师有一个判断标准,供你参考:

找到你的愉悦或者恐惧。

靠愉悦驱动的人,往往自我;

靠恐惧驱动的人,往往自律。

当然,这不是绝对的,很可能会因为环境或者时间等因素改变。

有用吗?

上述这些,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。

但是否过于理论?而且真的有用吗?

还是来说说我自己吧,希望能理论联系一下实际。

我近期一直凭借理解情绪、描绘能力圈、反问自己等方式,从不同的角度,进一步了解自己,并感受自己与外界之间的联系。

一年前,某些金融产品的概念以及投资行为是在我的恐慌区范围内的,比如股票市场,我是恐惧的,是肯定不会碰的。但随着不断的探索,拓展自己的能力圈,我现在已经将股票市场,逐渐纳入到自己的学习区了,并且通过不断的刻意练习,已经开始用真金白银在股票市场上投资了。

在这一年的时间里,我自己发生了变化,我也捕捉到了自己的变化,并且知道自己未来还需要往哪个方向拓展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是愉悦的。

我是如何拓展自己的能力,将投资行为从恐慌区晋升到学习区的?我曾写过两篇文章,《投资股市最正确姿势:读财报》《小伙伴们都受益了》,不仅总结了我和小伙伴们的心得,还得到了亚洲投资界名师MJ老师的肯定。

小提示

最后,我也想提醒你,其实“认识自己”,与“按自己的认知行动(行为是自己的一部分)”,是两码事儿。

比如:

你可能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负面情绪有问题,需要调整,但有时你却无法落实,无法消解你的负面情绪。

我的建议是:先做

马上去做能调整自己情绪的事,有的人是唱歌,有的人是吃美食,有的人是购物,只要做了,自我调整才会开始,只要一开始,你就成功了一半。然后再找到真正影响自己情绪的关键点是什么,从根本上调整自己。

再比如:

你作为领导要求下属照章办事,但自己却没有以身作则。这分两种情况,一是你知道自己没有以身作则,二是你不知道自己没有以身作则。第二种情况就尴尬了,也就是说,你的认知与行为完全脱离,即所谓的“没有知行合一”。

我的建议是: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

现在你不知道自己的行为,此时其他人也存在两种情况,其中之一是,有人知道你的行为出了问题。如果你们之间有非常好的,有效的沟通机制,你才有可能认识到“原本不知道的自己”,才有可能“照章办事”。

所以,内视自己,了解自己只是第一步,咱们还是慢慢来吧。

好了,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用,帮助你更好的与自己愉快的玩耍。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淼思秒行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